時事觀點

 

 

 
 

 

     
 
 

民進黨的虛無主義

 

王崑義(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自由時報 2006年04月04日

 

從去年三合一選舉前「新民進黨運動」的無疾而終,前一陣子中國政策辯論會的中途而廢,到近日被提出的「黨是會議」,民進黨內已經出現一股強烈的權力焦慮感。特別是面對「馬英九現象」的出現,以往民進黨所具有的浪漫主義革命情懷,更被一股虛無主義所取代。

事實上,民進黨的崛起,從來就不是具有一個魅力型領袖所帶動的革命行動,各派系在「雞兔同籠」的聚合下,除了反對國民黨威權統治具有共識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共識存在,所以民進黨菁英們所存在「利益結合」的屬性,其實是更甚於意識形態領域的結合,這就使得創黨以來不管是接受自由民主理念、社會主義理想的追隨者,或是主張台獨基本教義意識者,在共同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旗幟下,勉強的還有一種鬆散的浪漫主義革命情懷,作為推動黨前進的力量。

然而,在執政不力、弊案叢生的情況下,國民黨從公共政策領域找到揭發弊案的切入點,外加中國從「利益取向」不斷挖掘民進黨在民間社會的支持基礎,這種內外夾擊的策略,民進黨找不到反擊的策略,於是逐步露出了敗相。尤其是「馬英九現象」的出現,國民黨已經重新找到「強人政治」的凝聚力,一股強烈取而代之的政治、社會氛圍,終讓民進黨出現無以招架之力的虛無感。

當然,虛無主義出現以後最可怕的地方是,一方面忘了自己,一方面是失去敵人的方向感,兩種虛無感的結合,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呈現唐吉訶德式的把風箏當敵人,另一則是類似中國學者批判他們的歷史意識是一種「吃狼奶長大」的反噬現象。它所造成的結果是敵人已經強大到大軍壓境,黨內人士不是不戰而逃,就是紛紛把槍口向內,最後連唯一可以堅持的「台灣主體性」價值,似乎也變成了原罪。

所以在民進黨為執政「救亡圖存」的時刻,如何拋棄虛無主義,如何再造手護台灣時候的執政氣勢,應該才是振衰起敝的關鍵。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