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中國崛起的新戰略

 

王崑義(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自由時報 2006年04月11日

 

國共選擇十四日起在北京舉行經貿論壇,它的意義並不只是單純的中國對台實行「以商逼政」的戰略,放大格局來看,它是為中國「和平崛起」新典範做出一個新見證,更是把過去國民黨引以為傲的「台灣經驗」,向「中國崛起」的新發展模式做出投降式的見證行動。

從二○○三年中國提出「和平崛起」的理念以後,他們不斷的透過高層的「訪問外交」,以及區域性的「論壇外交」,作為它推銷「和平崛起」的外交場域與行動。但在遭到李光耀質疑「和平崛起」具有「霸權外交」的屬性以後,中國即改稱他們的發展是一種「和平發展」的模式,意思是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走「內外兼修」的道路,才不會在國際間遭到排斥。

就因這個「內外兼修」的想法,中國活躍在國際間的外交行動,幾乎是以「經貿」作為幌子,一方面以領導人出訪的外交出擊,藉由「雙邊建構」全力搜刮全球的資源;一方面又以「經貿論壇」作為「多邊建構」,全力推銷中國「和平發展」的模式,用以對抗主導西方兩百年以上的自由主義經濟發展模式。中國就利用這種「一石二鳥」的外交作為,讓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變成可以跟美國「單邊主義」並立的大國。

就以四月份為例,國際間看到溫家寶遠赴南太平洋訪問,並舉行「中國 — 太平洋島國經濟合作論壇」,胡錦濤緊接著也要到美國訪問,並在「布胡會」中討論雙邊的經貿關係,而這時在中國國內也拉攏國民黨去跟它舉辦「國共經貿論壇」,這種「內外兼修」的訪問與論壇活動,不但可以把全球的目光拉到他們所推行的經貿外交場域上,搶佔「全球公共領域」的主流意識,更讓全球見證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

然而,中國利用「和平發展」所創新的「社會主義新經濟」,是否足以作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新模式,全球資源是否會因為中國的大掠奪,而導致人類社會的新災難,卻是值得那些喜歡頌揚中國發展者的再思考。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