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革命「鬥」士

 

王崑義(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自由時報 2006年08月29日

 

毛澤東曾說,搞革命的人要能成事,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知識份子加上流氓的霸氣。為了符合這個想法,毛澤東終其一生除了展現他具有革命的「流氓」霸氣之外,在革命的征途上不時也要舞文弄墨,不只在政治、軍事上的論著等身,留下的詩詞歌賦在當前的中國,還是膾炙人口的典範。

反觀台灣的革命鬥士,當年在對抗國民黨的威權體制時,大多聚集在「黨外雜誌」底下形成各種不同的革命團體,他們除了勇於在街頭上搞抗爭之外,也善於寫一些時論抨擊國民黨政府的政策,或是提出一些對威權體制的改良之道,想來還是具有一些知識份子搞革命的特質。

但是時移境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褪去革命的使命以後,他們沒有繼續在知識上有所沈潛,反倒不是縱情於酒色,就是學做生意、亂搞婚外情等情事。在他們身上知識份子的氣質沒有留住,反而沾染了一身的流氓習氣。

但在他們的血液裡,畢竟還是具有一種革命的浪漫情懷,所以並不安於現狀,一旦找到新的革命藉口,那種重返革命戰場的激情,馬上激發他們僨張的血脈,身先士卒站到第一線上。

可惜的是,重返革命戰場之後,他們已經找不到知識份子的氣質,僅存的流氓習氣,已經讓人看不到「曼德拉」的風範,只看到「小霸王」的影像。於是,上焉者還會依附在知識份子的身旁,擺出一副「帶頭大哥」的架式,下焉者則只能在電視上逞強鬥勇。

也就是這樣,為何這批革命的「老鬥士」重回革命戰場以後,讓人更感覺到一股不安的氣氛。十年不讀書,十年來的縱情酒色,他們回來恐怕只能「鬥氣」而不是「鬥智」,一種比力氣,而不是比腦袋的革命方式,怕的只是引來更多的混亂,而不是秩序。

所以,不知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革命老將,即使不願意留下典範給後人,也期望他們不要製造老「鬥」士的形象,讓現在的人不安。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