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安倍 邁向美麗「強國家」

楊鈞池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 2006年09月27日 聯合報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宣誓就任,完成組閣與安排黨內重要職務,顯示這位年輕首相對自民黨與日本政治已經帶來衝擊。

安倍新內閣是論功行賞的內閣,黨內除津島派與山崎派因為沒有強力支持安倍而被排除於外,其他派閥的重要領導人士皆獲黨或政重要職務。安倍的做法較接近過去「派閥均衡」慣例,而與前任的小泉首相大不相同。

可是,安倍任命同屬森派的中川秀直擔任黨的幹事長,以及任命麻生太郎、尾身幸次、大田弘子等人分任外務、財務、經濟財政等大臣職務,此一作法卻與小泉非常類似,亦即內閣人選應該是首相所信賴的人士,足以協助首相分擔重大政策責任。更特別的是,安倍與部分重要職務人士的政治色彩是一致的,例如外相麻生太郎、防衛廳長官久間章生等人,他們都屬於鷹派人士,顯示安倍內閣的特殊性格。

安倍任命新內閣與其顯示出以首相個人為核心的決策模式,以及新內閣在意識形態與政策主張的一致性,也說明安倍將持續日本走向「強國家」的政治改革。正如安倍在其專書「邁向美麗國家—日本」中曾提到,他希望日本成為一個更有自信的國家,日本憲法修改的問題將不可避免。不過,安倍強調,他主張的憲法修改絕非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讓日本可以在全球公民社會與日本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下,尋求日本成為共生的、正常化的國民國家。

安倍認為,美日同盟關係及其調整將是日本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一環,今後的美日同盟關係將用來實踐兩國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包括自由民主主義的人權理念、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以及法支配精神等。然而,安倍也提到,日本有必要加速檢討對集體防衛權、憲法第九條條文等議題的調整,一方面回應美日同盟關係的轉變以及日本對國際社會的積極貢獻,另一方面則展現日本邁向「正常化國家」。

對日本鄰近國家來說,安倍時代的亞太政策及其走向還是最受關切的議題,尤其小泉政府因為靖國神社參拜問題而導致日本在此一地區的孤立現象,將會是安倍政權優先處理的議題。安倍有可能採取比較柔軟態度,並透過柔性外交的方式,以文化交流與對話來改善與亞太國家的關係,形成與亞太國家之間的共同價值觀。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